close




 三角形的建築物是中國銀行 

 

因為工作、讀書的關係,我曾在香港住過五年的時間,在這個曾有「東方之珠」之稱的小島上,所有該吃、該逛、該玩、該買的,我幾乎都領教過了,對於她那繁華、先進、時尚、新潮的一面,可說一點也不陌生。然而,在我內心深處,卻始終無法揮去「老香港」的幾幕景象,儘管那畫面略嫌陳舊單調,怎麼也談不上唯美,但是,那無可比擬的情境況味,卻總讓我心心念念,難以忘懷。

 

曾名列「香港十大浪漫景點」的南丫島,是香港第三大島嶼,面積僅次於大嶼山及香港島,從中環搭船約30到40分鐘就可抵達。島上環境清幽,人口稀少,且禁止車輛行駛,儘管因為有許多歐美人士居住而使得這裡洋溢濃厚的中西交雜風情,但整座島仍保留了早期香港的風貌,從人們的生活模式、所居住的房舍、到路邊的商家攤販,在在都顯出素樸的質感,有別於香港予人的繁華印象。
由於四面臨海,長久以來,島民多以捕魚為業,而最能引發人心生淡淡思古幽情之處,亦莫過於此地依然鮮明的純樸漁村風貌;儘管香港漁業已日漸沒落,但仍然有少數人依著過去的步調出海、入港,日日帶回讓遊人饕客難以抗拒的蚌蟹魚蝦。而為了不讓這傳承已久的漁民文化在時間的洪流中消失,當地人也在島上東南方、優美的索罟灣內,成立了「南丫島漁民文化村」,展示漁家生活的今昔風貌。特別的是,文化村就建在海灣內漂浮的甲板上,所陳列的黑白照片及各式古老工具,清楚記錄著在地人的生活軌跡;此外,還有一艘極具歷史的三桅帆漁船,就停靠在村旁,從船頭的祈福用品、船倉內的百家毯,以至於船尾的水上雞籠,無一不忠實反映出討海人家在面臨艱苦環境時,勇於搏鬥的堅強精神。
在走過這片漁村之後,當我坐在索罟灣邊的餐館中、面對著滿桌豐美的海鮮漁產時,眼前總會浮現村民們親切熱情卻又難掩靦腆的質樸笑容。我知道,我將再來,不單單是因為水清沙白的海灘,也不只因為滋味美妙的鮮甜海產,更因為這裡令我悸動的漁村風情。

 
 
 

我愛吃,但在有「美食天堂」之稱的香港,我卻對「大牌檔」情有獨鍾。
大牌檔就是路邊攤,在50至70年代的香港,以熱鬧的中上環一帶最多,所提供的食物中西兼備,不但有小菜、魚蛋、白粥油條、炒粉麵飯,也有吐司、三明治、絲襪奶茶、咖啡,甚至連紅豆沙、芝麻糊等甜品都吃得到。由於種類繁多、價格便宜,加上現叫現做、鑊氣夠、野味足,所以曾是市民日常飲食最主要的選擇處所,極盛時期,光是短短一條街就有二、三十家大牌檔雲集。
不過,隨著時代變遷,80年代開始,在香港政府停發牌照的政策之下,傳統舊式的「綠鐵皮屋」大牌檔已逐漸式微,目前全港只剩下28檔,主要集中在中環士丹利街、吉士笠街、美輪街、伊利近街等地,而其中,又以位於美輪街與歌賦街交界的「勝香園」最讓人感到熟悉,因為營業28年來,它已在港片中出現過無數次,堪稱「星光閃閃」,所以,除了來吃東西,「順便」也可以回味一下電影場景,甚至,還有機會碰上來此解饞的大明星。
據說,「勝香園」的老板娘麥鑽好已經快80歲,但依然每天帶著失聰的么子李永康夫婦在店裡忙進忙出,厚厚的法國吐司、檸檬茶,還有鮮茄牛肉公仔麵,都是招牌料理,但做麵包、沖茶、醃牛肉等細活兒,卻絲毫也不假手他人,大概也正因為這樣「始終如一」的好味道,所以,這個沒有冷氣的攤子經常是一位難求。儘管這一次造訪時,我不巧沒有碰上這位已然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但是,從那看似平凡的料理中,我所嚐到的,卻是香港平民難以盡說的人生縮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品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