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10月28日 二水)
她們兩姐妹,其中一個想做新聞記者,去德黑蘭發展,另一個想留在家鄉做開業律師
。她們說天下沒有比她們更不相同的人,她們對世界的看法不同,對生活的要求不同
,對任何事情的看法都不同,所以雖然明知手術後的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五十,但最後
(95年10月28日 二水)
仍決定分割,她們說,活著不能分開,死了也要能獨立埋葬。不幸一語成讖,她們最
後是躺在分開的墳墓裡安息。這個實例,讓我們看到:每個人都希望被看作是獨立的

(95年10月28日 二水)
個體,而不是誰的兄弟或影子。事實上,如果連連體嬰都不相同,父母怎麼能要求
孩子的表現相同呢?拉列和拉丹的例子,讓科學家了解過去對人格形成的看法是錯
的,因此,最近有幾本新書討論孩子人格形成的因素。沒有兩個孩子是一樣的,就

(95年10月28日 二水)
像沒有兩個指紋是相同的,不要將孩子拿來互相比較,這種比較很傷人,更傷手足
感情。人生不是只有分數,出社會以後,在校成績真的沒有那麼重要,何必現在斤
斤計較,為了將來不重要的東西,賠掉孩子的自尊與自信?分數更不能代表孩子的
(95年10月28日 二水)
總值,評量一個孩子的方式很多,分數固然是最公平的,卻離事實最遠,因為很多
人格特質或價值觀是分數測量不出來的。最近,美國醫學院招受新生時,派兩個學
生跟新生一起生活四十八小時,從生活中實際了解他們的性向與價值觀。會唸書、
(95年10月28日 二水)
會考試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孩子,我反而喜歡遇事主動,樂觀進取的學生,因為
在人生的路上,最後成功的是後者而不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