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1澎湖馬公早餐
這是我們早餐的菜色,實在太簡單了,都
是一些不必費時烹煮的菜餚,有:蠔油豆
腐、肉鬆、鹹蛋、炒高麗菜、醬瓜、油條
。
澎湖菊島之星
吃完早餐,我再次來到菊島之星拍照,右邊的照片是
前一晚所拍,白天和夜晚感覺截然不同。

100/7/1澎湖街景
早餐的餐廳附近的街景,路上賣的各種樣
式的人字拖,澎湖的絲瓜,和台北的價錢
差不多。
100/7/1澎湖張雨生、潘安邦故事館
五年級生的共同回憶,這裡是張雨生幼年生長的地方
,張雨生小時候生活環境在當地算不錯,家裡有電視
他常讓其他小孩子到家裡看電視。

100/7/1澎湖潘安邦舊居
在張雨生故事館旁的潘安邦舊居,裡面的收藏豐富
,有他的作品、照片、卡帶、圖畫、潘安邦和外婆
的雕像。
100/7/1澎湖潘安邦舊居
潘安邦的作品,還有著品的外婆的澎湖灣
,是許多遊客指定要來的景點。
100/7/1澎湖張雨生、潘安邦故事館
外婆的澎湖灣手寫稿、張雨生的生平及其
父母的介紹,讓人懷念。
100/7/1澎湖張雨生、潘安邦故事館
和人的身高差不多的看版,炙熱的天氣
站在豔陽下拍照的豬豬,我至愛的老公
,品勻的媽媽說:他很會照顧品勻,讓
媽媽很放心把女兒交給他,結婚三個多
月了,老公還是和婚前一樣疼我,我的
等待與執著都是值得的,我們的感情也
愈來愈好,認真、勤儉、博學多聞、有
責任感,實在是一位好老公。
100/7/1澎湖天后宮
來到天后宮,導遊很盡責的解說,但天
氣炎熱,宮裡面的溫度高,這時候冷氣
我要冷氣,怎麼那麼熱,讓人抵擋不住
澎湖的天氣,回到台北近一個月,領口
被太陽曬黑的皮膚,還是清晰可見。
100/7/1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是全台灣最古老的媽祖廟,
約於元朝即設此廟距今四百年以上的歷
史,天后宮原稱『娘媽宮』或『媽祖宮』
先民常簡以『媽宮』稱之,因此週遭的地
名便被俗稱為『媽宮』媽宮之地名一直被
沿用到日據初期 才將媽宮的稱呼改為『馬
公』為達矮化目的將『宮』改為『公』字
將『媽』去掉女旁而成『馬』字。
100/7/1澎湖天后宮
左邊照片,1604年(明萬曆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司令
官『韋麻郎』率兩艘船抵達澎湖欲建立在亞洲之勢力
,明朝即派都司『沈有容』率兵船五十艘前往澎湖,
沈有容隻身上岸勸退荷蘭人,據文獻記載「彭湖港形
如葫蘆,上有天妃宮,此沈將軍有容折韋麻郎處也。
」由此可知當時天后宮即是沈有容與韋麻郎談判之處
世人為紀念此事蹟,特立「沈有容諭退紅毛番 韋麻郎等」石碑於此。
100/7/1澎湖仙人掌冰
天氣實在太熱了,在中央街商店裡買的
仙人掌冰棒。
100/7/1澎湖中央街
上圖在中央街巷弄裡的四眼井,大家俗
稱「四孔井」 ,是澎湖的三級古蹟,創
建年代:明代初葉(西元1592年),位於馬
公市中央老街的最北端,也就是乾益堂藥
膳蛋的正對面。
四穴井深約三公尺,徑約二公尺。井口覆
蓋石板,留有四個圓形的汲水口,構造十
分奇特,因而得名。
會有開四個洞,是因為原先該口井出水量
多,其井口比一般的古井還要大,為避免
取水的時後發生意外,失足掉入井裡,所
以將井口覆蓋石板,並改成四個圓形的取
水口,而且一次可以同時提供四人取水,
此井因而被稱為四眼井,也是馬公最古老
的水井。
100/7/1澎湖
一樣是在澎湖中央街買的仙人掌冰淇淋。
澎湖販賣名產的店家『澎祖』。
100/7/1澎湖通樑古榕
通樑村位在白沙島的西端,即在通過跨海大橋前旁不
遠處,通樑古榕位在通樑村保安宮前,樹齡至今已經
有三百多年。
100/7/1澎湖通樑古榕
傳說三百多年前有艘貿易船在吼門水道遇
難沉沒,僅剩一株樹苗漂至岸邊為村民所
拾穫而栽種,樹枝不斷生長後,氣根下垂
於地,又著地生長而延展成一片茂盛濃密
的樹林,成為納涼、避暑的好地方。
100/7/1澎湖通樑古榕旁邊商家
至今古榕已茁壯成蔭,並長有九十多支大
氣根,覆蓋面積更達六百六十餘平方公尺
,是草木生長不易的澎湖一處難得的庇蔭
落腳處,其頗富傳奇色彩的身世,不但成
為澎湖家喻戶曉的名勝,更是國內知名的
「神木」之一。
100/7/1澎湖跨海大橋
連接白沙、西嶼兩島的跨海大橋,橫跨波濤洶湧的吼
門水道,全長2494公尺,兩端建有半圓形拱門一座,
建好,當時為遠東最長的跨海大橋。
該橋於民國59年完工通車,初時僅為單線,會車不易
,經重建拓寬為雙線,並於85年3月完工通車,使島間
交通更為便利。漫步橋面,可觀壯闊海景,可聽宏偉浪
濤,可沐徐襲海風,誠休憩身心一大樂事。
100/7/1澎湖西台古堡
上圖李鴻章親題「西嶼西台」,隧道寬
闊,牆垣堅厚。
100/7/1澎湖西台古堡
堡壘呈現「山」字形,澎湖現存最完整
和最大規模的壘。
100/7/1澎湖西台古堡
由縣政府依照原始資料1:1打造的四座仿阿姆斯脫
朗後膛砲目前已安置完成,遊客前往西台古堡參觀,
不必再憑空想像古砲模樣。
100/7/1澎湖二崁古厝
閩式風格建築,下方是賣冰品的店家在自
家店舖前,由一顆顆咾咕石堆砌而成,獨
具滄桑風味的古厝與防風圍牆,這些不同
大小,形狀不規則的咾咕石建材,其實是
澎湖人早期從海底挖取回來珊瑚礁石,因
為,澎湖以前建材較缺乏,所以只好就地
取材,利用海底的天然珊瑚礁石。

100/7/1澎湖二崁古厝
二崁古厝到處可以看到既傳統又藝術家的甕。人說:
澎湖有三寶:天人菊、艾草、山芙蓉,將這三寶莖葉
研磨成粉,澆合搓揉成柱香,再反覆曬乾,即成為最
天然環保的蚊香 ~ 二崁傳香。

100/7/1澎湖二崁古厝
二崁村民以前很多人是中藥商。鄉土文字
詩句,是一種另類的藝術文化素材展現,
它不只是記錄,也幻化了這個稜角分明的
世界,臆造出柔情許多的鄉韻來。

100/7/1澎湖二崁古厝
二崁保留了部份的古厝建築
可看到外牆主要為咾咕石及玄武岩
及為抵擋強列東北季風而建的菜宅
整個聚落古樸而沉靜
100/7/1澎湖二崁古厝
這個聚落目前還有人居住
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褒歌以及二崁學堂
右邊照片小販賣的類似粿
裡面包花生
而二崁褒歌經過澎湖文化局的整理
將台語褒歌以文字方式留了下來
100/7/1澎湖二崁古厝
二崁人早期到台南學習中醫
後帶回澎湖
因漢學需識字
而設了學堂
二崁當時為澎湖識字率最高的聚落
100/7/1澎湖二崁古厝
來到澎湖
除了玩水、享受離島的風光
記得來一趟二崁
這裡有台灣最有歷史的聚落
而且每一間古厝都是一間博物館

100/7/1澎湖馬公機場
回到了馬公機場
整理行囊準備回台北
機場裡特別把澎湖的跨海大橋縮小版
設立在機場的一角
供人拍照
豬豬在照片的左邊
回台北的班機
很快就在松山機場降落
三天的澎湖行滿載而歸
100/7/1澎湖名產
幫家人買的名產
我自已只留下花生糖、爆米花
另外從市場買的水煮花生
其它全部送人
最近工作忙碌
遊記要花上好幾天才寫完
加上部落格常常上傳照片無法存檔
寫了mali給奇摩
重新設定
還是無法改善
品勻還是一樣愛旅行
只不過現在有老公相陪
我找到我的真命天子
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