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acebook這玩意兒已經成功根植於地球。

管你用不用也好,

沒有Facebook帳戶,

好像交友都有點麻煩。

 

Facebook在交友等級制的門檻裡多添一項。

全不投機的,交換mail就夠;

尚算有緣的,可以在Facebook交個朋友;

可以一聊的,才用MSN交談。

我們需要諸如此類的工具去將新認識的人歸類,

將潛在的麻煩友擋在圈子之外,

而又不失大體。

 

Facebook這個平台跟blog或者MSN不同,

它可以輕易讓人知道,

一個用戶跟哪些人有關聯。

你在MSN不可能知道朋友甲原來認識朋友乙,

甚至親密到經常互相留言,送瓜贈菜;

你也不會透過網誌輕易探知同事丙跟同事丁表面溫和,

暗地裡都討厭同事戊。

Facebook,你既可以看到親朋戚友的日常生活,

卻也可能看到仇家、情敵或者前度的片言隻語。

 

奇怪的是,

許多人在Facebook裡的表現,

相對其他網絡平台是誠實得多,

毫不介意露真身、留真名,

甚至工作履歷、感情狀況、家世背景都一覽無遺

所以,在Facebook「交友」的時候,

遠遠要比在其他平台更小心,

因為大門一開,

朋友隨時可以分享你的生活,

或者分享其他人放上來關於你的生活。

 

可是,

由於Facebook可以讓人知道用戶的朋友名單,

尷尬便容易產生。

朋友五人當中其實有一個你實在不想交心,

名單上邀請了四人後,

誰都明白你的想法;

辦公室裡平時裝得再熱情也好,

一向彼此的名單,

誰是A黨誰是B派的,

一目了然。

像極了Killer這個集體遊戲,

看著你討厭的人在你的生活圈子裡,

一個一個的把你的朋友加進名單,

彷似步步進逼,

到最後整個圈子裡的人都互通Facebook了,

就只餘你兩人像對峙一樣,

誰都不肯先邀對方,

擺出態度讓大家知道:

「我沒當你是朋友」。

 

有時候明知道某朋友的名單上有不想接觸的人,

索性連這個朋友都不邀請,

實行隔山擋牛。

於是乎每次有新朋友提出邀請,

都要對其帳戶檢查一番。

 

有朋友為免夜長夢多,

索性多開一個帳戶,

就個客廳跟睡房的道理,

客廳是待客的,門面裝潢做得齊全,

最私人的,還是擺回睡房裡好。

 

我這個表達怪偏偏沒有太大的興趣在Facebook分享太多,

相簿來來去去都是那數十幅相,

還不如看這裡更精采。

 

如果玩Facebook還要顧及face

做人實在太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品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