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別人的blog,
少不免也看看其他人的回應。
其實寫blog,
也是訓練EQ的好方法,
事關回應者十之六七是陌生人,
往往不知道你的脾性、你的過去、你的處境,
單憑數篇文章甚或幾行文字,
就對你的所作所為下個判斷,
自然容易失諸偏頗。
即是說中要害,
又可能因為沒有交情,
說話往往不留餘地,
結果忠言逆耳,弄巧反拙。
尤其是那些人來人往的熱blog,
要面對來自四方八面懷著不同心情經歷不同過去因而形成不同人格的blog友,
留言形形式式,一篇文章十萬種解讀,
實在需要心理強度去消化。
看過一個blog,
blog主失戀數月,依然終日鬱鬱不歡,
整天價在blog裡怨天怨地,
又說今天看了前度的blog而傷心欲絕,
又說昨晚睡不著打給前度被cut線生不如死。
不用看他的blog,
單單看這幾行描述,
你也可能想狠狠地罵醒他。
結果,
那邊blog友群起攻之,
A說他笨B說他蠢C說他傻,
終於,某一天,
他登出最後一篇blog,
說道本來只想找一個空間吐吐苦水,
沒想過換來全世界的鞭撻。
然後,他消失在網海了。
沒有人知道他現在怎樣,
我們失去了再關心他的機會。
其實,我同意其他blog友的言論,
不過,我不同意他們留言的態度和措詞。
也許你認為自己理直氣壯,
也許你覺得對方冥頑不靈,
你罵他,是為他好,你辱他,是刺激他重拾自尊。
可是,
救人有緩急,用藥有寬猛。
留一句言,沒有代價,但不代表沒有責任,
也許你賴下一番話,便從此不會再來,
可是對於一個傷心人,
你一句不諒解的說話,
隨時落井下石。
得勢是否就要不饒人?
就算道理在你的一方,
也得考慮,怎麼讓對方接受你的道理。
你罵得對,不等如你就一定要罵人,
除非你的用心,只是單單純純要罵他,
而不在乎他是否接收你的訊息。
有道理便可以羞辱別人傷害別人,
你比布殊還要野蠻。
就像那位消失了的blog友,
所有人的留言非但沒有把他罵醒,
反而把他罵走了,
我們再也沒有機會跟他同行,
他也喪失了可以發洩的平台,
雙輸。
留言之前,
請各位好好想想,
對方現下的心理狀態,
是否適合聽你的忠言。
又,
你的忠言,可不可以說得不那麼逆耳?
有時候,
留一句:「我明白你的」,
勝過千言萬語。
人家要的,
是對錯是非,
還是一點關心,
你懂嗎?